《观“县”象》启动 解码相城发展
6月24日,苏州相城区迎来了一场聚焦县域经济发展的融媒体盛事——由江苏省广播电视总台策划的《观“县”象》新闻行动在此正式启动。这场以“县域”为切入口的报道行动,不仅通过多维度视角展现相城的发展密码,更以融媒体技术为桥梁,将城乡融合的生动实践传递给全国观众。
县域经济:城乡融合的“关键纽扣”
作为城乡二元结构的过渡带,县域经济被《观“县”象》行动比作“串珠成链的丝线”。在相城区,这种联动效应尤为显著:从高端制造产业集群到数字金融创新高地,相城通过“错位发展”策略,将散落的产业珍珠串联成价值链条。正如报道团队所观察到的,这里既有传统水乡的生态基底,又有新兴产业的“数字土壤”,形成了一种“古今对话”的独特发展模式。启动仪式上,总台记者特别提到,相城近年GDP增速持续领跑苏州各县区,犹如“装上新能源引擎的江南画舫”,在长三角一体化浪潮中破浪前行。

融媒体技术:打破时空的“全景镜头”
此次行动创新采用“5G+4K+AI”的融媒体工具箱,实现了新闻生产的三个突破:无人机航拍捕捉高铁新城天际线的“生长轨迹”,VR直播带观众“穿越”到冯梦龙村体验智慧农业,而AI数据分析则像“经济脉搏监测仪”,实时解读相城238个重点项目的推进数据。技术团队负责人比喻道:“我们不是在记录新闻,而是在搭建一个可触摸的‘数字孪生相城’。”这种报道方式尤其吸引年轻受众,首日全网直播观看量即突破120万人次,弹幕中“没想到家乡这么潮”的感叹频现。

相城样本:高质量发展背后的“三色密码”
深入剖析相城的发展逻辑,报道提炼出极具辨识度的“三原色”:
科技蓝:长三角国际研发社区集聚了247家科研机构,犹如“创新蜂巢”持续释放动能;

生态绿:28.7%的湿地覆盖率让经济发展与白鹭栖息地和谐共存,被称作“会呼吸的产业带”;
人文金:陆慕老街改造等12个文商旅项目,使千年文脉转化为“可消费的文化IP”。
这种多元融合的发展路径,为《观“县”象》提供了丰富的叙事素材。相城区委书记在采访中强调:“我们不要‘盆景式’的亮点,而要打造全域高质量发展的‘生态雨林’。”

行动纵深:从相城看江苏的“示范答卷”
作为江苏省“136”发展指引的先行区,相城的发展被赋予更深的观察价值。报道团队将跟踪记录“改革发展落实年”的攻坚场景:从苏州北站扩容这个“超级交通枢纽”的混凝土浇筑,到数字人民币试点商圈的每一笔智能支付,这些细节共同拼凑出江苏“走在前、做示范”的底气。值得注意的是,行动特别设置“百姓观察员”环节,邀请外卖骑手、社区规划师等普通从业者用手机镜头补充专业报道,这种“草根视角”使宏大叙事更具烟火气。
未来三个月,《观“县”象》团队还将深入解码相城“两做三当好”的目标定位——做优新兴产业、做美城市形态,当好改革开放排头兵、创新发展先行者、社会治理示范者。这场融媒体行动的意义,早已超越传统新闻报道的范畴,它正成为观察中国县域现代化进程的一扇“多维棱镜”,让每一个像素都折射出时代发展的光谱。