当前位置:首页>本地新闻>正文

苏州打造就业友好型城市样本

时间:2025-06-25作者:小张阅读:23分类:本地新闻

  苏州打造就业友好型城市样本

  近年来,江苏省苏州市以构建"就业友好型城市"为目标,将高质量充分就业作为城市发展的核心战略之一。这座千年古城正通过一系列创新举措,打造人才集聚的强磁场,为求职者、企业和城市管理者提供了多维度的政策支持与服务生态。从真金白银的补贴到全周期的职业发展路径,苏州的实践为其他城市提供了可借鉴的样本。

  政策组合拳:让人才"引得来"更"留得住"

  苏州深谙"安居才能乐业"的道理,针对不同层次人才推出差异化租房补贴政策:全日制应届博士、硕士和本科生分别可获得每月不低于1500元、1000元、800元的补贴,持续2年。这种阶梯式设计如同为人才铺设了缓冲带,减轻初入职场的经济压力。更值得注意的是,政策覆盖从面试到落户的全链条——面试交通补贴降低求职成本,创新创业激励点燃青年活力,而购房优惠则成为长期扎根的定心丸。2023年,苏州人社部门明确提出"引留高校毕业生15万人以上"的目标,通过全程式青年人才招引机制,将服务前置到校园招聘环节。

  产教融合:打造技能人才的"孵化器"

  在6月7日召开的构建就业友好型城市工作推进会上,苏州首次提出打造"低空经济产教评技能生态链",将新兴产业需求与职业教育深度绑定。这种模式犹如为企业定制"人才预制菜",通过"技能照亮前程"等大培训项目,缩短毕业生与岗位要求的距离。当地政府推动人才供需双方签约合作,形成从课堂到车间的直通车。在平台经济领域,苏州还创新开发多场景零工机制,通过数字化人力资源服务,为新就业形态劳动者搭建灵活就业的立交桥。

  政企协同:构建就业服务的"苏州样板"

  中国就业促进会原会长张小建指出,苏州在全国率先将就业友好型城市上升为城市发展战略,这种顶层设计使得政策资源形成合力。具体实践中,政府扮演着"红娘"角色:一方面做优公共就业服务品牌,通过八项核心政策覆盖岗位对接、职业发展等全周期需求;另一方面建立企业用工需求清单,像精准灌溉般匹配技能培训资源。这种双向奔赴的机制,使得2023年苏州在经济增长与就业扩容之间形成良性循环,就业市场呈现出"水活鱼跃"的生态。

  数字赋能:绘制人力资源的"热力图"

  面对新经济形态的崛起,苏州积极探索数字化就业服务新模式。通过深化平台经济企业与人力资源机构合作,开发零工经济智能匹配系统,将传统的"马路市场"升级为"云端集市"。这种创新不仅提高了灵活就业者的接单效率,更通过大数据分析实时捕捉区域用工缺口,为政策制定者提供动态决策依据。例如针对制造业季节性用工波动,系统可提前预警并启动定向培训,如同为劳动力市场装上"天气预报站"。

  从姑苏古城到现代化都市,苏州正以系统化思维重构就业服务体系。其政策设计既有高度——锚定国家关于高质量充分就业的要求;又有温度——用租房补贴等细节呵护人才成长;更具备前瞻性——通过产教融合培育未来产业所需技能。这种多维度的就业友好型城市建设,不仅增强了城市竞争力,更重塑了"人到苏州必有为"的城市品牌。对于正在探索转型升级的中国城市而言,苏州经验证明:就业不仅是民生问题,更是驱动城市可持续发展的核心引擎。