当前位置:首页>热点专题>正文

苏州虎丘塔千年地宫启动数字化保护 全球首创古塔毫米级三维建模‌

时间:2015-08-18作者:纪晓岚阅读:34分类:热点专题

  

  2025年5月9日,苏州虎丘山风景名胜区宣布完成全球首个古塔“毫米级”三维建模工程,虎丘塔地宫数字化保护项目正式启动。这座被誉为“东方比萨斜塔”的千年古建,通过高精度数字技术实现全生命周期监测,为文化遗产保护树立新标杆。

  技术突破:三维扫描重构千年肌理‌

  毫米级建模‌

  采用三维激光扫描仪每秒采集97.6万个点云数据,精度达2毫米级,完整记录塔身倾斜状态(塔顶偏离底层中心2.21米)及380处砖雕纹理细节,总数据量超43亿点;

  动态监测体系‌

  部署AI驱动的预防性保护系统,实时监测塔体沉降、裂缝扩展等72项指标,异常位移预警响应时间缩短至0.3秒;

  数字孪生应用‌

  建成国内首个古塔全息影像库,包含503组宋代彩绘浮雕三维模型,支持沉浸式虚拟修复演练。

  保护实践:科技赋能古迹新生‌

  地宫保护升级‌

  运用无人机倾斜摄影技术建立地下空间数字档案,首次曝光明代条石地宫通道的三维结构,同步启动温湿度智能调控工程;

  开发仿生修复材料,针对塔体西北侧倾斜3°59’的现状定制碳纤维加固方案,抗风压性能提升4倍。

  文化价值活化‌

  塔影园数字复原项目融合AR技术,游客扫码即可观看宋代珍珠舍利宝幢出土场景,还原白居易、文征明等历史名人的文化活动轨迹;

  推出全球首部虎丘塔全息舞台剧《吴中绝响》,AI算法重构北宋雅乐,再现千人石雅集盛况。

  国际标准输出‌

  主导编制《砖木古塔数字化保护技术规范》,定义激光扫描、病害识别等17项核心技术标准;

  联合威尼斯、撒马尔罕等世界遗产城市建立“数字丝路”古建保护联盟。

  生态延展:跨界融合再塑文旅格局‌

  产业链创新‌

  苏州古建保护专项基金孵化12家科技企业,研发文物级3D打印石材,复原构件生产成本降低67%;

  沉浸式体验‌

  花神苑遗址公园引入元宇宙导览系统,游客可通过数字分身参与明代漕运贸易,兑换定制文创数字藏品;

  学术共同体‌

  建立虎丘塔全球研究数据库,开放5万件测绘档案、200小时口述史影像,吸引27国专家参与砖木结构保护课题。

  随着塔影园文化综合体年内开放,苏州正以“科技+文化”双轮驱动,将虎丘塔打造为世界级文化遗产保护样板。这座倾斜了千年的东方地标,在数字技术的托举下,继续书写“先见虎丘塔,后见苏州城”的时代篇章。

107.png