近日,一款名为《隐侠传奇》的手机应用通过名为“恋爱游戏网”的平台进入部分玩家视野,其宣传方式与内容设计引发广泛争议,并被不少用户贴上“超变态游戏app”的标签。该应用以恋爱养成为外壳,实则嵌入大量诱导性机制与不良内容,目前已在多个应用商店收到密集投诉,记者对此展开了调查。
《隐侠传奇》在宣传初期主打“沉浸式恋爱体验”“二次元邂逅”等吸引眼球的标签,目标群体直指青少年及年轻成年玩家。然而,许多用户在下载后不久就发现,该应用频繁弹出付费窗口,并以“解锁剧情”“增加好感度”等名义不断引导充值。更令人担忧的是,部分剧情内容涉及人格侮辱、情感操控与不良价值导向,例如设置“惩罚模式”“服从测试”等环节,被不少玩家批评其内容低俗、心理控制欲极强,完全超出正常游戏范围。
来自江苏的用户小李(化名)告诉记者,他在玩该游戏过程中,曾因拒绝某位角色提出的“虚拟消费要求”而导致游戏进度全面停滞,“就像被绑架了一样,要么付钱,要么从头再来。”类似的情况不在少数。多位用户反映,该游戏在未明确告知的情况下,默认开启隐私权限,不断请求获取手机识别码、位置信息等数据,甚至试图读取用户通讯录,其行为已远超合理的产品功能范畴。
进一步调查显示,《隐侠传奇》的开发商并未在应用详情中明确标示公司名称与注册地,仅以“恋爱游戏网”作为发布渠道对外呈现。该网站也极为简陋,缺乏备案信息和有效联系方式,属于典型的“马甲包”运营模式——即通过不断更换应用名称和图标以避免被平台下架。有业内人士指出,这类应用往往生命周期极短,其主要目标就是在短期内通过诱导充值获取收益,一旦引起用户大规模投诉或平台审查,便立即改头换面再次上架。
针对此类现象,某网络安全机构分析师李浩指出,“这类应用通常利用人性弱点设计机制,尤其是针对情感需求较为强烈的群体。它们不仅在内容上打擦边球,还在付费设计与用户协议中设置诸多陷阱,令人防不胜防。”他进一步强调,很多用户往往在情绪驱动下完成支付,事后才发现所谓“剧情解锁”只是一段极短的动画或几句文本,根本不具备与其价格相匹配的内容价值。
法律方面也存有隐忧。根据我国《网络安全法》和《个人信息保护法》,网络运营者收集、使用个人信息应遵循合法、正当、必要原则,且需明确告知并征得用户同意。而像《隐侠传奇》这类并未实际运营主体标识、隐私政策模糊甚至缺失的应用,已涉嫌严重违规。北京市中闻律师事务所律师张振业表示,消费者在面对此类明显不公平、不合理的游戏条款时,有权要求退费,并可向市场监管部门或网信办投诉举报。
截至发稿前,记者尝试在多个主流应用商店搜索该应用,发现《隐侠传奇》已在部分平台下架,但仍有个别商店通过模糊关键词或更换图标等方式存留。此外,“恋爱游戏网”仍能通过搜索引擎直接访问,并持续推广数款类似风格的恋爱类游戏。
这一事件也再次引发公众对移动应用商店审核机制的质疑。尽管各大平台均声称具备严格的内容与安全审查机制,但此类明显违规的应用仍能屡次上架,说明审核流程仍存在漏洞。行业专家呼吁,应用商店应进一步强化事前审核与事后监督,建立更灵敏的投诉响应机制,对违规开发者采取永久性禁入措施,从而真正从源头遏制此类不良应用的传播。
目前,已有部分受影响用户组建维权群组,正在集体整理证据材料,拟向相关部门发起联合投诉。本报也将持续关注事件进展。在移动互联网应用泛滥的当下,如何保护消费者权益、营造清朗网络空间,仍需各方共同努力。
