当前位置:首页>热点专题>正文

肉搏战

时间:2025-09-21作者:苏州新闻阅读:55分类:热点专题

  在东部战区某综合训练基地,一场带有实战背景的对抗演练刚刚结束。硝烟尚未完全散去,泥土与汗水混杂的气味弥漫在空气中。上士李伟摘下满是划痕的头盔,用袖口擦了擦额角的汗珠,左颊上一道新鲜擦伤渗着血珠,他却浑然不觉,只是凝望着远处仍在进行小组战术演练的战友们。

  “现代战争形态日新月异,但最后一百米的胜负,往往仍取决于军人最原始的血性和胆魄。”这位有着十二年兵龄的老兵语气平静,眼神却锐利如鹰。在他身后,训练场上喊声震天,人影交错,一场场高强度近身格斗训练正在如火如荼地进行。

  这场代号“砺刃-2023”的实战化演练,首次将单兵近战能力的考核权重提升至总评分的30%。训练场上,士兵们不仅要熟练使用各类现代化装备,更要在模拟城市巷战环境中,展现徒手格斗、冷兵器使用和小组协同作战的能力。

  训练基地参谋长赵志刚上校站在观察台上,手中的望远镜追随着训练场上每一个战术动作。“高科技装备决定了战争的上限,但单兵基本战斗素养决定了战争的下限。”他指着远处正在进行的室内清剿课目说道,“当卫星导航失效、通信中断、弹药耗尽时,军人最终能依靠的就是经过千锤百炼的战斗本能。”

  训练场一角,来自某特战旅的教练班长张猛正在示范匕首格斗技巧。他动作干净利落,假人靶位的要害部位瞬间被标记染料击中。“速度、力量、精度,缺一不可。”张猛向围坐一圈的士兵讲解道,“更重要的是在高压环境下保持冷静判断的能力。”

  这场训练的背后,是一整套科学严格的训练体系。训练基地引进了先进的对抗模拟系统,士兵们穿着特制感应服,激光模拟装置可以准确记录每一次有效攻击。训练数据实时上传到指挥中心,成为评估训练成效的重要依据。

  “传统肉搏战训练正在与现代科技深度融合。”训练处负责人王少校介绍说,“我们通过生物力学分析优化格斗动作,利用虚拟现实技术模拟各种实战场景,甚至运用大数据分析不同体型士兵的最佳格斗策略。”

  夜幕降临,训练却没有停止。夜训场上,士兵们头戴夜视仪,在微弱的光线下进行对抗训练。上等兵刘浩在完成一组高强度对抗后,喘着气说:“最困难的是在体力接近极限时还要保持技术动作不变形,这需要无数次重复训练形成的肌肉记忆。”

  训练基地的心理辅导室内,心理咨询师正在帮助士兵进行压力调节。“近身格斗不仅是对身体的考验,更是对心理的挑战。”心理专家李教授表示,“我们通过科学方法帮助士兵克服本能恐惧,培养在极端压力下保持冷静的能力。”

  这场训练热潮不仅局限于特种部队。来自装甲部队的中士陈东表示:“即使是坦克兵,也可能面临车辆故障或突发情况下的近战需求。全面练兵、全员备战是我们每个军人的职责。”

  训练基地的医务室内,军医们格外忙碌。训练伤防治中心主任告诉记者:“我们建立了完整的运动损伤预防和康复体系,确保训练科学安全。”他指着正在接受物理治疗的士兵说,“科学训练不代表降低标准,而是在保持训练强度的同时最大限度地保护官兵健康。”

  随着夜色渐深,训练场的灯光依然通明。士兵们的身影在灯光下拉得很长,喊杀声、脚步声、器械碰撞声交织成一曲特殊的军营夜曲。值班军官手中的计时器不断跳动,记录着这群军人日复一日的坚守与付出。

  在这个科技强军的时代,传统的近战能力训练正以全新的形式焕发生机。从单兵格斗技巧到小组战术协同,从白天训练到夜间演练,从基础动作到实战应用,每一个细节都体现着现代化军队对战斗本质的回归与超越。在这里,血性与智慧并重,传统与创新交融,共同锻造着面向未来战场的胜战之刃。

上一篇:脱轨男女

下一篇:老千归来