当前位置:首页>本地新闻>正文

人证

时间:2025-09-23作者:苏州新闻阅读:65分类:本地新闻

  深秋的朝阳,刚刚越过老旧小区的屋檐,将金辉洒在青苔斑驳的窗台上。位于城市一隅的明理街道服务中心,比往常提前半小时打开了大门。办事员李静擦拭着“身份证明办理”的指示牌,她注意到,今天清晨在门口等候的人群,比往日多了近一倍,且大多是白发苍苍的老人。他们手中紧握的,不是常见的户口本或身份证,而是颜色发黄、边缘卷曲的房产证、早已停用的老式工作证,甚至是一张张小心翼翼展开的手写户口迁移存根。

  “同志,你看这个行不行?这上面有我的名字,还有当年单位的公章。”一位姓张的老大爷将一本红塑料封皮的《工会会员证》递进窗口,封皮上的烫金字体已模糊不清。他需要办理一项简单的社区服务登记,却因户口几经迁移,最新的身份证地址与现住址不符,陷入了证明“我是我”的窘境。李静接过这本充满年代感的证件,指尖能感受到纸张的脆弱和时光的分量,她需要耐心地向老人解释,这份充满个人历史印记的“证明”,在现行的数字系统里,却难以被识别和采信。

  这只是当前社会管理精细化进程中,一个微小却颇具代表性的切片。在数字化浪潮以惊人速度覆盖社会生活各个层面的今天,“证明”的内涵与外延正在发生深刻演变。一方面,由政府部门权威生成的电子证照、数据信息,构成了个体在公共领域通行的“硬通货”,高效、精准,却也不免显得有些“不近人情”。另一方面,那些沉淀在家庭相册、抽屉深处的纸质凭证,虽然承载着鲜活的个人记忆与生命轨迹,却在冰冷的代码世界前,往往失去了法定的“话语权”。这种“官方认证”与“个人叙事”之间的张力,在涉及历史遗留问题或特定人生阶段的群体中,表现得尤为突出。

  在城东的“枫林晚”养老社区,社区工作者王颖对此感触颇深。她的一项重要工作,就是帮助一些早年经历复杂、档案材料不全的老人,对接各类行政部门,核实身份信息。“有时候,老人拿出一张泛黄的奖状,或者一张几十年前的全家福,激动地讲述当年的故事,希望能以此证明某段经历。我们能理解那份情感,但系统只认数据链。”王颖说,她常常需要扮演“翻译官”的角色,既要安抚老人的情绪,尊重他们的历史记忆,又要寻找符合现行政策的替代性证明方案,在制度的刚性要求与人的柔性需求之间寻找平衡点。

  这种“人”与“证”的复杂关系,并非仅仅困扰着老年群体。刚从大学毕业踏入社会的赵磊,在租赁公寓时,也遭遇了新型的“认证”挑战。房东不仅要求他提供身份证、学历证明,还要求查询他的社交媒体信用评分和某支付平台的消费记录。“感觉像是被从头到脚审视了一遍。”赵磊坦言,虽然理解这是风险控制的手段,但这种将个人生活数据全方位接入商业信用的做法,仍让他感到些许不适,“仿佛我这个人本身,还不如那些数据有说服力。”

  法律的视角则更为冷静和审慎。法学专家陈锋教授指出,“证明”的本质是一种信用背书和风险控制机制。社会从依靠熟人社会的口碑担保,发展到依靠制度化、标准化的文件证明,再到今天依赖大数据和算法进行信用评估,这是社会复杂性增加和管理效率提升的必然趋势。“关键在于,我们需要不断审视和规范这些‘认证’权力的边界,确保其公正性、透明度和必要性,防止技术滥用对公民权利造成侵害。同时,对于因历史原因无法被现有体系完全覆盖的群体,应建立合理的人工补救和认定通道,体现制度的温度。”

  技术的创新或许正在提供新的解决方案。一些地区开始探索“区块链+电子证照”的应用,试图将个人的重要信息、资质证明以一种不可篡改、可追溯且由个人授权管理的方式存储和使用。这在一定程度上,有望将“官方认证”的权威性与对“个人数据主权”的尊重结合起来。然而,技术的普及和信任的建立,仍需时日。

  回到明理街道服务中心,李静在系统里为张大爷找到了一个变通的办法:通过核实他近期的水电费缴纳记录和邻居证明,辅助进行社区登记。虽然过程周折了些,但问题总算得到了解决。张大爷小心地收好他那本《工会会员证》,虽然它最终未能成为系统认可的“证据”,但对于他而言,那上面镌刻的,是一段无法被数字定义的青春和奉献。

  夜幕降临,城市灯火通明,无数的数据在光纤中无声地奔流,勾勒出每个人数字化的身影。而在千家万户的灯火下,那些躺在抽屉角落的旧证件、老照片,依然静静地诉说着属于自己的故事。如何在追求高效治理的同时,珍视并安放好每一个具体而微的人生故事,如何在冰冷的“证”与温热的“人”之间,构建起更具包容性和人文关怀的桥梁,这或许是这场关于《人证》的漫长叙事中,留给时代最深沉的叩问。

上一篇:仁寺洞丑闻

下一篇:一吻定江山

相关文章:

1.血肉狂魔2025-09-29

2.水浒笑传2025-09-29

3.蛇形刁手2025-09-29

4.蕾蒙娜和姐姐2025-09-29

5.蓝白红三部曲之红2025-09-29

6.神经侠侣2025-09-28

7.新白蛇传之黑山老妖2025-09-28

8.新死亡习作22025-09-28