当前位置:首页>本地新闻>正文

杠上开花

时间:2025-09-16作者:苏州新闻阅读:70分类:本地新闻

  【本报专稿】昨夜,武汉人民艺术剧院的话剧《杠上开花》在历时两个月的全国巡演后载誉归来,于中南剧场为家乡观众带来第368场演出。剧场内座无虚席,笑声与掌声如同潮水般一波未平一波又起。这部已上演十余年的汉派方言喜剧,至今依然保持着惊人的票房号召力与艺术生命力,俨然成为武汉一张鲜活的“文化名片”。

  演出于晚上七点半正式开场。大幕拉开,一幅极具市井气息的武汉里弄生活图景徐徐展开。故事围绕一栋即将拆迁的老房子里,几户普通市民因一场“天上掉馅饼”的误会而引发的连锁反应展开。剧中人物形象鲜明饱满,心直口快的社区大姐、憨厚中带点小聪明的下岗工人、爱吹牛却心地善良的“拐子”、追求时髦的年轻姑娘……他们操着地道泼辣的武汉方言,在家长里短、嬉笑怒骂间,将普通小人物的生活智慧、窘迫与乐观展现得淋漓尽致。

  整场演出,演员们的表演精准而富有张力。台词节奏快、包袱密集,许多即兴的现挂(即兴发挥)与台下观众热烈互动,产生了意想不到的喜剧效果。例如,当演员提到“武昌火车站”时,台下会心一笑;而当一句“您家吃了冇”的问候响起时,更是引来一片亲切的回应。这种基于共同文化基因的默契,是方言喜剧独一无二的魅力所在。观众李先生在演出结束后兴奋地表示:“太有意思了!就像在看隔壁邻居家的故事,笑到肚子疼,但心里又觉得暖烘烘的。”

  《杠上开花》的成功绝非偶然。其编剧团队在创作初期曾深入武汉三镇的多个社区采风,收集了大量鲜活的市民语言和真实故事原型。导演在保留话剧艺术水准的同时,大胆融入了本土曲艺、电视小品甚至网络热梗的元素,使得整部作品既接地气,又不乏精妙的艺术构思。它并非一味地搞怪耍宝,而是在密集的笑料背后,折射出时代变迁中普通人的生存状态,蕴含了对人情冷暖的体察与关怀,展现了武汉人“不服周”、豁达乐观的“韧劲”精神。

  该剧制作人透露,《杠上开花》自首演以来,已走过全国四十多个城市,所到之处,虽语言有隔阂,但欢乐无障碍。剧组特意为外地场次准备了字幕机,但往往发现,演员们生动的肢体语言和真挚的情感表达,早已超越了方言的壁垒。“很多人是通过这部剧,才开始了解和喜欢上武汉这座城市以及武汉人的性格。”可以说,《杠上开花》完成了一次成功的文化输出,它让外界看到了一个不同于“黄鹤楼”“热干面”符号化的、更加立体、充满烟火气息与人情味的武汉。

  演出结束时已近晚上十点,但许多观众仍意犹未尽,聚集在剧场大厅讨论着剧情,模仿着剧中的经典台词。一位年轻观众对记者说:“这是我第二次带北方来的朋友来看,他虽然听不懂方言,但全程笑个不停。这部剧有一种魔力,能让所有人为最普通的生活会心一笑。”

  《杠上开花》的常演不衰,也引发了业内关于话剧艺术如何更好地贴近群众、服务市场的思考。在娱乐方式多元化的今天,一部深深扎根于地域文化、真诚反映百姓生活的作品,依然能拥有广阔的市场和强大的感染力。它证明了艺术的生命力在于真实,在于与脚下土地和身边人民的深刻联结。据悉,该剧下一轮演出计划已于筹备中,将继续把汉派喜剧的快乐与温暖带给更多观众。

相关文章:

1.血肉狂魔2025-09-29

2.水浒笑传2025-09-29

3.蛇形刁手2025-09-29

4.蕾蒙娜和姐姐2025-09-29

5.蓝白红三部曲之红2025-09-29

6.神经侠侣2025-09-28

7.新白蛇传之黑山老妖2025-09-28

8.新死亡习作22025-09-28