当前位置:首页>本地新闻>正文

村里有情况

时间:2025-09-16作者:苏州新闻阅读:72分类:本地新闻

  【本报专稿】夏日的晨光洒在鲁东南的青山绿水间,沿着新修的柏油路驱车驶入大槐树村,两旁的白墙灰瓦错落有致,家家户户门前花草葱茏。谁也想不到,三年前这里还是县里挂了号的落后村。变化从何而来?村民们笑着说:“咱们村里有情况!”

  这个“情况”,得从三年前说起。当时刚退伍回乡的年轻人王建军高票当选村支书,面对村集体年收入不足三万元的困境,这个三十出头的汉子带着党员们连开三天夜会。“咱村有三百亩荒了二十年的老茶园,后山还有抗战时期的老矿洞,老祖宗留下的资源不能睡大觉!”

  说干就干。王建军带着村民清理茶园时,七十三岁的老茶农李德顺扛着锄头就来了:“我十六岁就在这茶园干活,舍不得啊!”连续三个月,村民自发投工投劳,硬是把荒草丛生的茶园整治得焕然一新。更让人惊喜的是,省农科院的专家来考察后认定,这些老茶树都是珍稀品种,炒制的茶叶汤色清亮、回甘悠长。

  与此同时,村里的妇女主任张秀兰组织留守妇女成立了合作社。她们把老矿洞改造成恒温菌菇房,利用茶树枝条培育香菇、木耳。第一批香菇出棚时,张秀兰捧着鲜菇落了泪:“真没想到,咱们这双手除了种地还能干出点名堂!”

  真正的转机出现在去年春天。返乡大学生陈静在抖音上发了段采茶视频,意外获得百万点击量。“咱们村的山水就是金山银山!”她拉着几个年轻人成立电商团队,直播采茶制茶、山洞种菇,网友被原生态的生产场景吸引,订单雪片般飞来。最火爆时,一场直播就卖出茶叶五百多斤,香菇两千余斤。

  村里热闹起来了。在外打工的年轻人陆续回乡,农家乐开起来了,传统手工制茶作坊恢复了,就连沉寂多年的老戏台也重新响起了吕剧唱腔。村民年人均收入从三年前的八千元增长到两万三,村集体收入突破百万大关。

  但变化不止于经济。每月十五日的村民议事会上,大家争相发言:要不要引进民宿资本?怎么保护古茶树?七十多岁的王大爷感慨:“现在开会不像以前光听干部说,咱们老百姓都能说上话哩!”更让人欣喜的是,村里连续两年零纠纷,邻里互助成了新风尚。

  夕阳西下,炊烟袅袅升起。文化广场上,村民自发组织的秧歌队正在排练,孩子们追逐嬉戏的笑声回荡在山谷间。村委会门口“乡村振兴示范村”的牌匾在余晖中闪闪发光,而村民们更爱说的是另一句话——“咱们村真有情况!”

  这个曾经寂寂无闻的小山村,正用自己生动的实践讲述着新时代的中国故事。在这里,每一片茶叶都浸润着奋斗的汗水,每一个矿洞都见证着创新的勇气,每一张笑脸都映照着希望的曙光。乡村振兴的画卷,正在千千万万个这样的村庄里徐徐展开……

相关文章:

1.血肉狂魔2025-09-29

2.水浒笑传2025-09-29

3.蛇形刁手2025-09-29

4.蕾蒙娜和姐姐2025-09-29

5.蓝白红三部曲之红2025-09-29

6.神经侠侣2025-09-28

7.新白蛇传之黑山老妖2025-09-28

8.新死亡习作22025-09-28